城市水系统,也称“城市水循环系统”,是城市复杂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在城市空间的耦合系统,主要由水源、供水、用水、排水等子系统组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系统作为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结构和功能在不断演进和发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水系统向多要素、多目标的协同治理,实时性、联动性的快速响应,一体化、全周期的系统服务,专业化、精细化的长效运行转变,对治理效率和效果的可测、可知、可感有了进一步要求,重系统治理、重长效运营已成为行业的新趋势。
与此同时,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趋势相互交汇,技术和数据已成经济发展的两大新生产要素。在城镇化步伐逐渐加快的发展背景下,城市水系统建设和管理难度亦随之加大,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应用已从“锦上添花”转为“雪中送炭”,城市水系统的管理和决策向自动化、数字化、智慧化革新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本书针对城市水系统运营管理都会存在的体系不健全、标准不完善、运营质效低、经验难推广、数据难利用等问题和痛点,通过剖析城市水系统运营的底层逻辑,提出了完整的技术方案和管理策略,明确了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创建了横向覆盖城市水系统各业态,纵向贯穿运营管理全周期的以资产为核心的运营体系,包括资产管理、运营技术标准、监测分析技术、多目标调度四大业务体系和绩效管理、经营管控两大管理体系。进而在城市水系统全域场景中建立数字化的底层架构和智慧化的运营模式,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业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业务的成本与风险。该体系源于海量运营实践,根植于实际,通过实践案例的具体介绍,旨在帮助从业者全面理解城市水系统的运行机理,并掌握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城市水系统的精细运营、智慧管控和科学决策。
本书可供住建、环保、市政和水利等行业主管政府机构或从事城市水系统治理和运营的从业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智慧水务等有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专业。长期致力于城市水系统综合治理技术探讨研究与智慧化实践,共承担和参与了“城市内涝防治综合管控平台研发与示范”、“城市污水管网智慧化管控关键研发技术与应用示范”、“WEAM生态智慧运营平台”等20余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研发了基于城市降雨产汇流全过程解析的内涝防控效益评估技术,创建了多层级解析、多过程协同的城市水系统智慧运营管理体系。研究成果填补行业空白,被中关村论坛遴选发布,在2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16亿元,社会环境效益显著,有力支撑了生态环境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共获得科技奖励15项;出版著作2部;主编行业、地方等标准15项;拥有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22篇;荣获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北京市企业创新达人”等荣誉称号,入选北京市卓越青年工程师培养计划。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专注于城市水系统精细化管控领域的产品研制,主导构建了覆盖城市水系统资产全业态、全类别、全流程、全周期的智慧运营业务建模,探索出了环保数字化创新发展的突破点,荣获 “首都市民学习之星”、 “北京青年水务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
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是做城市水系统运营管理和智慧管理平台研发工作,牵头建设了城市水系统运营技术标准体系和内涝防控调度业务体系和标准化、结构化的管理平台,出版著作1部,编写标准2部。
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是做以业务场景为核心驱动的城市水系统智慧管控产品研制,牵头构建了城市水系统监测分析技术体系和监测分析平台,有关技术成果在多个项目成功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专业,主要是做城市水系统基础设施资产管理、水环境综合治理咨询及信息化等方面的技术工作。提出了数智环境管理平台服务模式,提升区域水系统管理效率和质量。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余篇。
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市政给水排水高级工程师、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长期从事海绵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城市水系统智慧管控等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行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专业,主要是做城市排水系统运营管理工作。主抓宿迁市西南片区网-厂-河一体化运营工作,经过4年整治与维护,宿迁市西南片区强降雨时城市看海问题显著消除,城市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污水处理收集率不断的提高。